。
郝强的日程被各种会议、核心项目研发填得满满当当,几乎无暇顾及其他事情,甚至连老同学李圆入职后的情况也未曾过问,其实也没心思去关心,能帮到这地步也不错了。
最近,他钻研在未来1.0机器狗项目上,解决算法问题。
机器狗要在高动态、多任务的应用场景中灵活运动,应对极端复杂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。
因此,提升算法的精确性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。
就比如非常简单的行走不摔倒,涉及的技术就非常多,比如模型预测控制、反馈控制、惯性测量单元、视觉传感器、力传感器、动态步态规划、低延迟通信、高扭矩电机、SLAM、AI算法、高效电源管理等。
“董事长,您好,打扰一下,最新的测试数据出来了。”一名研发项目经理通过内部通讯软件给郝强发了一条消息,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。
“好的,我先看一下。”郝强简短回复后,迅速点开那份报告。
他的目光在屏幕上快速扫过,数据图表、性能指标、测试结果一一映入眼帘。
随后,他给刚才的项目经理打电话:“不错,这次的反应时间缩短了15%。”
郝强的语气中带着肯定,但随即话锋一转,“不过,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。
机器狗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还不够稳定,尤其是在快速转向和突然停止时,容易出现失衡。”
电话那头,项目经理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回应。
郝强略作思考,脑海中迅速构思出一个新的算法框架。
他继续说道:“我们还需要在反馈控制环节加入更多的环境变量,比如温度、湿度和地面摩擦系数。
这些因素都会对机器狗的运动表现产生重要影响。
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?”
项目经理犹豫了一下,回答道:“理解是理解,但有一些细节问题我还是想不明白。”
“嗯,你细说。”郝强的语气平和,完全没有董事长的架子,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导师。
他非常重视员工的提问,因为在他看来,团队的每一个疑问都可能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。
项目经理开始详细描述自己的困惑,郝强耐心地听着,时不时插话解释。
两人的对话从算法逻辑延伸到具体实现细节,气氛轻松而高效。
事实上,郝强一直倡导开放、平等的团队文化。
在每年的中高层会议上,他多次提到戴明的《十四条》管理原则,尤其是第八条——“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、提建议的恐惧心理”。
他强调:“如果领导表现得过于强势或霸气,员工就会产生恐惧心理,不敢表达真实想法。
这样一来,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打折扣。”
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,郝强在团队中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开放的态度,中高层管理层也学习他的精神。
第520章 他日菜鸟,已成管理大师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